close

揪出隱形的殺手—心血管疾病檢驗

大部分的人都會注意到蟬聯榜首的國內十大死因是『惡性腫瘤』,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癌症,但是又有多少人有注意過心臟疾病已經悄悄登上了第二位,第三名則是腦血管疾病,這些都是我們通稱的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心臟病與血管疾病的總稱,正常的情況下心臟與血管內的通道是沒有阻塞流通順暢的,血液可藉由通暢的血管將養分與氧氣快速的帶給周圍的器官。然而在非正常的情況之下,血管內會出現一些由平滑肌細胞、纖維蛋白質、脂肪、細胞殘渣組成的腫塊,或因不正常出血造成的部份鈣化與血栓,這些都將導致血管壁逐漸硬化粗糙不平、管徑變小,血流阻力增大、血流量減少、組織獲得氧氣與養分供應減少,如此情況會更加的惡性循環,最後導致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嚴重的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等。

  往往嚴重的心血管疾病都是一發不可收拾,尤其是突發性心肌梗塞,在年輕的患者身上發作前常常沒有任何的症狀,一旦心臟病發作還來不及送醫就喪失了寶貴的性命。是否心血管疾病的到來就有如死神般的悄悄接近你,然後收割你的性命?其實,這些都是有跡可循,提早預防絕對比事後治療來的有用,更可保障對其他相關疾病的防治。

  預防的方式也是老生常談的體重控制、飲食方式的改善、適當的運動、正常的生活作息、改正抽煙酗酒的惡習,這些其實都是導致疾病的一些因子,但是除了這些措施外,我們還是可以用更積極的方式去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來多做一份評估與保障。在我們的身體內充滿了許多種類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不但是維持生理機能的重要因子,它的含量變化也是能夠讓我們做一個身體健康狀況的評估指標,如:血糖值(Sugar)、總膽固醇( Cholest
erol)、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高密度膽固醇(HDL-C)、低密度膽固醇(LDL-C)、同胱胺酸(Homocysteine)、高靈敏度C-反應蛋白(hs-CRP)、脂蛋白( Lipoprotein)、心肌鈣蛋白(Tropon
in-I)、肌酸激(CPK)、心肌酵素(CK-MB)……等物質,都是我們常用來評估心血管功能的指標。

  心肌鈣蛋白(Troponin-I)、肌酸激(CPK)、心肌酵素(CK-MB)多用於臨床診斷急性心肌梗塞或其他急性心血管疾病,這部份較少運用在預防的作用上,屬於在急性發作時醫護人員快速診斷的指標之一。

一、血糖值(Sugar):
  
大多建議採取空腹八小時之血糖值為主,依照國健局建議正常人空腹血糖應小於100mg/dl,而相對的大於126mg/dl時即可懷疑為糖尿病患者,而介於101~125mg/dl之間的族群亦可能為罹患糖尿病的高危險群。糖尿病屬於新陳代謝上的異常,但因它容易侵犯全身的大小血管、神經及器官,並且引發無法復原的併發症,可以說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一大元兇。

二、總膽固醇(Cholesterol):
  過高的膽固醇會沉澱在動脈血管壁,進而造成硬化與阻塞的形成,是造成「冠狀動脈狹窄」的主要原因,一般建議控制在200mg/dl以下,其中還包括了HDL-C與LDL-C兩種常見的分類,此二種總膽固醇的比例也佔了很大的因素。高密度膽固醇(HDL-C),我們又稱之為「好的膽固醇」,因為它可將沈積在血管內的膽固醇帶到肝臟回收再處理,研究顯示維持在60mg/dl以上有助於保護心血管,而小於35mg/dl則會失去保護。低密度膽固醇(LDL-C),我們又稱之為「壞的膽固醇」,相反於HDL-C它會促使膽固醇沉澱於動脈血壁上,是膽固醇中造成硬化與阻塞的兇手,建議是控制在130mg/dl以下。

三、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 :
  為體內主要脂質之一,過高的三酸甘油脂亦為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它如同膽固醇會堆積於血管壁,導致動脈硬化引起心血管疾病,理想的控制範圍是低於150mg/dl,而超量的三酸甘油脂更可增加急性胰臟炎的發生率。

四、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
  在體內濃度過高容易引發心臟血管方面的疾病,如血管粥狀化,血管梗塞或破裂,改變血液凝結正常運作,《美國醫學會期刊》於1992年指出,10%的心臟血管疾病與同半胱胺酸過高有關,一般而言在體內的濃度約5.0 ~13.9mmol/L,若超過15.8mmol/L,則其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要比正常人高出3倍左右,這也是近期來較新用來評估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指標之一。

五、高靈敏度C-反應蛋白(hs-CRP):

  C-反應蛋白(CRP)是由肝臟細胞所產生的特殊蛋白,是作為發炎反應的指標,但CRP
並非具有特異性,在一些慢性發炎或癌症的情形下也有可能上升,臨床上多作為組織損傷的篩檢工具。近期根據研究發現,CRP的微量升高與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有密切關係,主要原因是動脈粥狀硬化為血管壁的慢性發炎疾病,發炎反應從在血管粥狀斑點的形成、動脈硬化發展到粥狀斑點破裂,所引發的血管栓塞及心肌梗塞等過程中,都會釋放出微量的CRP。利用高靈敏度的CRP試劑偵測血液中CRP的微量升高,在心肌梗塞、栓塞型的中風及週邊動脈疾病上它是一個獨立的預測因子。美國心臟學會在2003年,針對臨床上的臨界值定出準則,在排除其他發炎症狀引起的升高後,當hS-CRP小於0.1mg/dL為低風險性,落在0.1-0.3 mg/dL為中風險性,大於0.3 mg/dL為高風險性
  
  預防心血管疾病除了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與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外,定期的瞭解自己身體的變化與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將是不二法門。



來源網址
http://w3.tyh.com.tw/htm/epaper/0097/medicalnews8.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72度冰奶茶 的頭像
    72度冰奶茶

    72度冰奶茶之不規則的腦

    72度冰奶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